前言
2023年8月18日,我们怀揣着期待与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兴城,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走完了三条地质调查路线,这几天里,同学们观山探海,付出汗水,收获知识。烈阳虽热,但不及同学们对地学的热爱炽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说笑着、歌唱着、雀跃着去迎接每一天的实习路线,友情在其中深刻,友谊在其中升华。2021级地质一班,将在兴城这片土地上,在一日日的地质学习中,书写下独属于自己的别无第二的瑰丽故事。
实习日记
1.探海
第一天就走了台里海滨路线,大海的广阔壮美深深震撼了同学们,不少来自内陆省份的同学都兴致高涨,阳光、沙滩、海岸带来了无限美好,史骁老师与同学们站在礁石上,探讨着岩体岩脉的岩性,引导同学们观察着身下的片麻岩、伟晶岩、糜棱岩、细晶岩与辉绿岩五种岩石的穿切与包裹残留,定下它们的新老顺序,在2.5GA的片麻岩与112MA的辉绿岩交叉穿切之中,无言而宏大的地质史书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沿着沙滩行走,潮间带发育的贝壳堤在脚下咔嚓作响,走近海岸边浪花涌起的波切台地之后,可以看到礁石上的海蚀穴与海蚀槽,沙滩上间隔出露的糜棱岩中也发育了非常好的眼球状透镜体,在史骁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会了辨别糜棱岩形成时的应力方向。最后,同学们观察了野外煌斑岩体的特征,巩固并拓展了课堂上所学的火成岩与变质岩的相关知识。
2.观山
第二天我们完成了夹山路线,崎岖的山路并不好行走,所幸太阳不甚毒辣,同学们对地质学的热情压制了疲劳,跟随着史骁老师一同走完了山道,自始至终,沿途观察了常山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海房沟组的地层,认识了卷心菜状与层状两种叠层石,对部分断层与接触界线进行了素描,并边走边画,最终绘制了多达三页的夹山路线地层随手剖面图,过程虽然辛苦,结果却十分甘甜,站在高地山顶,遥望兴城,山风吹拂更使人心旷神怡。在山下回望夹山,肉体的疲惫消失,这一日只余征服大山的欢欣。
3.望洋
第三日,我们又回到了海边,这次是钓鱼台路线,站在钓鱼台三礁揽胜之地,近看细粒正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伟晶岩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互相穿切,判定岩层新老先后;远观海蚀墩、海蚀崖、海蚀残丘与波切台地交相辉映,展现海蚀地貌特征。站在礁石之上,我们绘制了岩层穿切关系图。早早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后,我们说笑着向着妈祖庙前进,可惜由于部分因素影响未能进入。最后全班同学与老师背对海洋,拍摄了纪念照,站在岸上公路旁,俯瞰海洋,不禁感慨实习之旅实在充满乐趣,也使得同学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几条调查路线了。
VLOG纪实
同学感想
夏茹梦:
一转眼本次实习就已经度过了4天,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熟练研究岩性特征和地层关系,在贴近实践的实习中我们掌握了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除去专业知识的进步以外,本次实习还给予了我们见到更美丽、更细致世界的机会,我们看到岩石,不再只是称赞它的奇伟或者将其视作寻常,而是透过它看见地球曾经活动的历史和自然中浑然天成的旋回。老师的细致讲解和故事穿插让我们更进一步知道了地质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相信在本次实习结束之时,我们回首这些日子,一定会对地质学具备更深的了解和喜爱之情,对于以后的学习拥有更多的自信和热情!
苏泽宣: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对地球的认知更加深刻了,地层岩性的变化、地质构造的多样、岩石结构构造的丰富也让我更一步认知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地质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既是专业的,又是全社会的。“地质工作”天然视野宏大,地质本质就把山川家国天下人事融合到了一起,学习地质野外实习是富有挑战性的充满探索欲的。
虽然兴城实习是一段很累的过程,但是我们累并快乐、收获满满。我们伴着歌声迎日而出,吹着海风踏浪而归。我们发现自然、学习自然、领略自然。
岳豪勃
地质是浪漫的,而野外的经历则是这门专业不同于其他理科类学科独有的浪漫。人们总会强调“读万卷书”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地球科学来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一样重要的。
本次兴城专业实习就是一个契机,一个让我能够真正读懂“野外”这本书的契机。这个契机让我看到了亿万年来多期岩浆活动的证据,看到了藻类生命生活的痕迹,看到了因吕梁运动而变形的地质体,看到了风暴来临时竹叶状砾石的赋存状态......一个个岩层仿佛一页页书本,在我脑中徐徐展开,漫长的地质历史通过这本书向我娓娓道来。感谢兴城实习,让这些亿万年来的沉淀,在我的脑海中有了无限生机。
当然也要感谢史骁老师,感谢地质一班的所有同学,是你们的存在,让这条披荆斩棘之路充满了欢歌笑语,变得多姿多彩。
后记
我想传递给学生的就是我的生活,一个普通学地质的学生的十几年的生活,从本科到研究生,到现在当老师干地质的生活。
干地质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有那种天为衣裳、地为衾的豪情,有那种览尽世间山水的愿望。我写过,只有在地质人的眼中,每一个夏天才是宫崎骏漫画里的夏天。
——史骁老师